• 首页  首页  学院新闻 > 正文
  • 播音学院师生赴云南红河开展“古村落保护”调研

    发布日期:2017-09-05    浏览次数:82


    播音学院师生赴云南红河开展“古村落保护”调研


    2017831日至95日,历时六天,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口语传播系的四位老师,带着来自播硕和播本的三名学生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属的红河县他竜村、玉古村、作夫村等古村落进行实地调研。

    2015年“关于‘农村土地确权与流转’全国政协重点提案的辩与论大会”和2016年“关于全国政协重点议题‘精准扶贫’的辩与论公开课”之后,今年,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将聚焦全国政协关于“古村落保护”的重点提案开展第三届辩与论实践教学活动。和前两年相比,在引导学生进行大量政策资料学习、开展辩与论常规训练及邀请专家学者来校指导答疑后再下乡实地调研的课程设置上,今年调整为分批次在不同训练阶段深入农村现场实地调研。此番调整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调研中发现问题,带着具体疑问学习知识、接受指导、进行实战辩与论。

      第一站调研地选择云南,是因为云南省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此次调研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的红河县,位于云南省红河西南部,县境内峰峦起伏,沟壑纵横,红河绕县境北缘奔流而过,境内地势中部高,南北低,96%的面积为山地。境内居住着哈尼、彝、汉、瑶等27万各族人民,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的94%,其中哈尼族占75%


    831日下午3时,调研队伍从昆明出发,经高速换国道再转入盘山公路,一路扶摇直上,历时5个多小时,晚上8时顺利到达红河县城迤萨镇,镇上高高矮矮的房屋就建在一座海拔1000多米的山顶上。


    此后三天,调研队伍分赴红河县域的宝华镇龙甲村,乐育镇玉古村、龙车村,甲寅镇作夫村、他撒村,迤萨镇他竜村共五个古村落。其中相距最远的也就20来公里,可每次辗转一个村就得花上两三个小时。这里的村落都建在山上,普遍是山顶涵养水源,山腰上端是村落,村落下面是他们维持生存的梯田,形成森林、村庄、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农业生态系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撒玛坝梯田就在这里,16000多亩,4300多级,蔚为壮观。


     调研期间,师生们与全国政协委员肖燕及当地各基层干部深入座谈,走进古村落居民的生活实际,探访古村落建筑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现状,深切感受到了“古村落保护”并不是一个孤立命题,它是繁复的、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综合性命题。今年的全国政协重点提案“古村落保护”也与前两年的“精准扶贫”和“土地确权”息息相关,古村落保护、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扶贫之间几位一体的发展关系给调研的师生以启发。据调研的同学说,老师告诉他们,进入现场必须有问题意识和聚焦能力,他们带着问题下农村,能真正地深入思考,为农民的生存着想,更实际地考虑古村落保护问题。




     在深山里辗转走了这么多古村落,同学们受到了震撼,也拓宽了格局和眼界,体会到作为未来新闻工作者该具备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也感受到古村落保护的艰辛与不易,基层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在齐心开展这项工作时的责任、智慧与情怀。


    调研结束后返校,老师和同学们会进一步开展总结和交流,为2017年的第三届辩与论公开课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