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苍黄百年路,高歌奋进新征程
为迎接建党百年,探索思政课程新模式
我校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推出“课程思政”双师课
融合专业教学与党史学习
助力课程思政发展
“课程思政”双师课有何亮点?
师生反响如何?
和传传一起来看看吧!
3月26日,2018级播音本科班的同学们首次走进“双师访谈1+1”课堂,以“回望1936年的传奇采访——《红星照耀中国》”为专题,在党史学习中回顾峥嵘百年,得到情感升华。
双师教学模式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国内首创。在“思政课程”方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广告学院的双师教学已经探索了两年。这一次,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在我校首次推出“课程思政”双师课,将双师模式进一步运用至专业课中。
“课程思政”双师课以专业课为主体,融入思政元素,并由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同堂授课。此次双师课由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新闻播音主持系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研部共同研发,在播音主持艺术学院2018级本科班的新闻报道与采访课程中嵌入“回望1936的传奇采访”与“凝眸2021的《民法典》”两个双师专题,以点切入,连点成线,以课堂双师、访谈呈现的方式,既突出播音主持专业特色,又达到党史元素、思政精华融入效果。
在3月26日的“回望1936的传奇采访——《红星照耀中国》专题”中,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翁佳、王青老师轮流访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赵波老师,让同学们深入了解85年前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的社会生活和对外传播故事,并以师生共读的方式分享书中精彩片段,在访谈与交流中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思想交流和情感升华。
为了打造“双师访谈1+1”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老师们潜心研究,集体备课;为了让课程精彩呈现,他们搜集了珍贵的历史图片、生动形象的影像资料、丰富详实的文献资料,并将自己的采访经历融入课堂内容。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院长李洪岩、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东建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
课堂上,专业老师带着专业角度提问,思政老师结合党史回答,双方进一步深入交流,在一问一答中启发思考,引发研讨。同学们表示,在课堂上既学到了播音专业的访谈技巧,又深入汲取了党史中的思政精华,可谓是收获多多、干货满满。课堂还安排了“师生共读经典”的分享环节,在朗朗书声中,同学们有感而发,对这段85年前的传奇采访兴味盎然,并展开积极讨论。杜宜桓同学分享,她的姥爷就曾是抗战时期的儿童团团长,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对当地儿童的描写十分打动她。翁佳老师则深情介绍了埃德加·斯诺笔下“很可爱、很有趣、很英俊”的独臂将军蔡树藩,以及蔡将军的女儿、播音主持艺术学院老教师蔡乃雅的故事。赵波老师谈到“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强音”的时代使命和召唤,王青老师勉励大家,作为新时代的传媒人,小白杨们应朝着这个方向不懈奋斗。
“双师访谈1+1”的模式一方面发挥了各自的专业优势,另一方面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让教学内容在访谈形式中具体化、场景化,从传媒专业角度重温党史,带着故事与情感回望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30余张珍贵历史照片、三段视频资料为课堂带来沉浸式体验,展现出以点切入、连点成线,如盐入水、悄然破圈,播音特色、思政融入,课堂双师、访谈呈现的课程特色。
从课堂之初的背景介绍,到对传奇采访的深入探讨,再到师生之间的相互分享,三位老师深入浅出地引导,润物细无声地将时代价值和背后意蕴糅合在一个个问题、故事和访谈中,实现了对初心使命和家国情怀的再呼唤。课程通过鲜活的案例,为同学们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引导青年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传承好、发扬好。
双师访谈,引经据典
课程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传传采访到了几位学校师生
关于“课程思政”双师课的感受
和对党史学习价值意义的看法
听听他们怎么说~
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处长王晓红:
中传以新闻传播和艺术为特色,是围绕信息传播时代所需要的能力建设为核心的学校,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肯定是我们的建设重点,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使“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专业课程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赋予他们能力,更重要的是价值引领,所以我们在全国也率先倡导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课程思政”双师课是我们目前正在着力推进的一种类型、一种模式,“双师”的形式最早在思政课中展开,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广告学院合作,先行先试,以思政课为主线融入专业元素。今天,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推出“课程思政”双师课,以专业课为主线打造党史专题、融入思政元素。我们看到,这堂“课程思政”双师课的播音专业元素与党史元素融会贯通,不是简单相加、两张皮,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机融合。我们希望不同学科背景的老师共同赋能学生、引领学生,这对老师来讲也是一种教学观念上的提升。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院长李洪岩: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知名的、优秀的播音主持传媒人和语言传播工作者,这是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然结果,我们会继续深入贯彻和全面践行。这一次的课程思政活动用课程创新的方式进一步把育人理念落到实处,在播音专业的采访中融入了马院思政的内容,让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教育问题在“课程思政”双师课中得到解答,让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方式发挥实效。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东建:
这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所进行的探索与合作,是一次重要的创新。现在全社会形成了重视思政课程、重视课程思政大氛围,这要求我们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在做好自己主阵地、主渠道的思政课之后,通过与不同院系之间的合作,协同发力、协同育人、向上而行,形成大思政育人的氛围,服务好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新闻播音主持系系主任(双师课授课教师)翁佳:
这次我们共同打造的“双师访谈1+1”模式有四个特点:第一是以点切入,连点成线;第二是如盐入水,悄然破圈;第三是播音特色,思政融入;第四是课堂双师,访谈呈现。教育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讲究体验,多年前我读《西行漫记》的时候就获得了既沉浸又穿越的体验,埃德加·斯诺写道:“独臂将军蔡树藩是个很可爱、很有趣、很英俊的青年,头脑机灵、容易冲动,善于词令,妙趣横生。”蔡将军是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退休老教师蔡乃雅的父亲,我曾带学生采访过蔡老师,这种有感染力的传承非常动人,我也一直想把这种体验带给学生。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主任(双师课授课教师) 赵波:
这次的双师课整体来说是一个非常愉快、非常充实、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在融合过程中我们是有设计的,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双师交流,互相了解各自的专业领域、专业特点。第二步是集体备课,播音老师提出专业中的核心问题,收集学生的党史困惑,思政老师从我们专业的角度给出答案要点。第三步是课程的具体设计,我们最终确定以访谈的方式开展双师课,带着问题意识关注到学生的思想实际,先讲党史人物故事、再启发道理。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新闻播音主持系党支部书记王青(双师课授课教师):
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作为传媒人,如果你不了解历史,怎么记录现在?怎么去展望未来?希望同学们深入生活,与大时代的人心共鸣,了解过去,记录现在,为国家的未来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实验中心主任涂中文:
建党百年之际,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推出“课程思政”双师课,这个课连接了历史、当下与未来,我们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实验中心智能传媒资源库和百年播音史料精品库全程记录,把这个宝贵的影像资料留存下来,让历史告诉未来。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学督导陈雅丽:
今天我全程听课,非常有收获,双师团队的老师们动脑、用心,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设计和课程互动都做得很好,专业干货和党史故事相结合,还有贴近00后的互动方式,价值引领有抓手,耳目一新有创造。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专业教学与思政精华相结合
来听听同学们的课后感吧~
学生 许晓梦:
此次“课程思政”双师课使我受益匪浅,创新的教学模式也让我耳目一新。课堂采用双师访谈的形式,将《新闻报道与采访》专业理论与思想政治理论巧妙融合,使我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纵览国家政策、新闻热点与建党以来的发展变迁。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作为一名青年学生,也是未来的传媒人,学党史、知党情确有必要,双师思政课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学生 杜宜桓: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苏区里“红小鬼”,这些孩子展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风貌和高度的个人自尊。看到这里,我感到特别亲切,因为我的姥爷曾经作为儿童团团长,带着兄弟姐妹和日寇斗智斗勇。在双师课中,我不仅能学习党史,也能了解祖辈们曾经生活的时代,传承好家风。
学生 沈倩:
这次“课程思政”双师课通过访谈的形式,将播音专业新闻采访报道课的专业技巧与思想政治课的经典理论融会贯通,为我们展示了《红星照耀中国》中一幕幕鲜活生动的场景、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那些埃德加·斯诺用相机和笔留存下的故事,有着时代和历史的双重价值。
学生 贺熠坤:
“课程思政”双师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新”。
形式新颖——由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老师共同授课,老师在教学中碰撞的火花让我们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也能结合其他专业的视角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内容新颖——契合当下“学党史”的热潮,以一本《红星照耀中国》为引子,结合历史故事和影像资料讲述了当年中国共产党的风貌,这对于我们增强政治素养、文学素养是很有帮助的。
学生 韩熙达:
这次的“课程思政”双师课让我收获很多,各位老师在不同的专业领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知识,而且更加全面。课堂上老师们与我们一起分享朗读《红星照耀中国》,我对书中描写的毛主席年轻时的经历很感兴趣,毛主席在年轻的时候就意识到,想做大事儿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做基础,他那时非常注重锻炼身体,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的,我们也要争取做一个终生运动者,强健的体魄是成功的重要基础。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傅楠、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院长李洪岩、教学督导陈雅丽老师观摩课堂,同学们在课程中焕发出的学习热情也给老师们留下深刻印象。双师访谈的教学形式实现了思政引领专业教学,专业教学渗透思政课程的双向结合、同向同行。师生们对“课程思政”双师课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双师访谈1+1”模式高度认可,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深度融合,具有可操作、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实际意义。后继的“凝眸2021年的《民法典》——采访报道与社会伦理、法律法规”双师专题将于4月9日由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柴璠老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赵波老师合作进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师生共同学党史、悟党史、讲党史,“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立足于专业教学与价值导向双重视野,坚持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积极探索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运行机制,在“大思政”格局下,助力学校课程思政发展。